欢迎来到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官网

当前位置: 足球彩票 > 学校要闻 > 正文

学校要闻

喜迎学院第十五次党代会综合报道(二)——学科专业建设篇

发布时间:2023-10-17

本网讯 王腾 报道: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加强基础学科、新兴学科、交叉学科建设,加快建设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。

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,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,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。

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,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,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。

民航行业特色大学具有行业性强、应用性强的特点。学院传统的发展模式和学科专业分工体系,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的需求。

在“双一流”建设背景下,把握时代机遇、找准发展路径,是学院作为民航行业特色大学能否更好服务国家及行业需求的关键。

由此,加快建设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飞行大学和优势学科专业,推进内涵式、高质量发展,是以高等教育现代化支撑建设教育强国、交通强国民航篇章的必然选择。

学科专业建设始终是学院“双一流”建设的核心话题之一。

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,坚守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初心使命,坚持“四个面向”,服务“国之大者”,加强顶层设计,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,持续推进有组织的学科专业建设,以一流学科专业建设为核心,深入打造“学科专业建设共同体”。

五年来,学院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民航行业发展需求,围绕“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”核心要求,通过有效跟进,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学位授权点申报。

从2017年的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发展到如今的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,新开设16个本科专业到现在共有47个本专科专业,学院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新兴专业数量大幅度增加。

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卓有成效,飞行技术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信息与计算科学、英语、交通运输、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;飞行器动力工程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工商管理等专业成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进一步提升办学综合实力。

从只有工学到如今涵盖理、工、文、管、法、艺、教育多学科的发展格局,学院学科门类更加丰富。一流专业、新兴专业成功获批,极大完善学院学科专业布局。为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载体。逐步构建起以支持民航特有专业为主的全链条、系统化的学科专业体系。

“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飞行大学”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学院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。

学科建设每迈出的一步,既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,也是对未来发展的鞭策。

五年来,学院重点学科对标建设,学科水平持续提升,在学科平台、学科代表性学术成果、育人成效等方面均有显著进步。其中3个学科(交通运输工程、安全科学与工程、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)入选四川省高等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。

学院作为民航各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,其行业特色的学科体系已初具规模与水平。

坚持“以评促建,以评促改,以评促管,评建结合,重在建设”。

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不断突出内涵建设,突出特色发展,以人才培养为中心,以科技创新为动能,强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,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。

五年来,通过组织开展各类评估工作,促进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提质增效。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,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学院作为中国民航高等教育的主力军,承担起党和国家赋予的重要历史使命。学院积极推进评估整改工作,于2020年按时提交了审核评估整改报告。

2020年,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、四川省教育厅的相关通知与部署,学院积极参与第五轮学科评估。

在参评过程中,参评学科(交通运输工程、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、安全科学与工程、管理科学与工程)系统梳理了学科方向、师资队伍、科研成就、人才培养成效及社会服务典型案例,切实体现了“以评促建、以评促改”的参评思路,为学科自我诊断及后续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参照,也为学科中长期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。

同时,推进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参加2020-2025年周期性合格评估,促进学位点内涵式发展。

学院重点学科的高质量建设,带动和辐射一批学科快速高质量发展,探索和进一步完善梯次建设、分类发展的学科建设体系,走出了一条“做精优势学科、拓宽特色学科、依托民航发展其他相关学科”的中飞院学科建设新路。

“双万”建设精准立项、资源配置方式进一步优化。

学院秉持“以学科建二级学院”的思路,对原有二级学院进行调整,明确学院是学科建设的主体,建立学科、专业负责人制度,加强学科建设意识,避免“重专业、轻学科”的发展模式,打通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界限,扎实推进学科、专业的统筹发展。

五年来,学院全面落实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育人理念,按照“两性一度”的要求,加强优质课程建设、大力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,丰富线上课程资源、深化课程内涵,鼓励新兴领域、交叉领域课程开发。

打造由3门国家级、53门省级和92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构成的一流课程体系。同时,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,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,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建设,获批28项省级“课程思政”示范项目。

按照OBE(成果导向教育)教育理念,根据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》和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》,学院修订完善培养方案及课程大纲,优化课程模块,改革教学方式,全面启动新一轮专业建设。

飞行技术等8个专业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进行改革,提出认证申请。其中,交通运输专业顺利通过工程教育认证。

学院先后出台《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专项计划实施方案》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“双万计划”工作方案》等系列规范文件,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作为办好一流本科教育关键抓手,推动学院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。

荣获民航局、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、二等奖7项;获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2个、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6项。

以强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方向,持续推动民航特色专业和课程建设。

“调结构”“建高峰”的理念让学科专业布局更加合理,学院学科专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。

五年来,学院新增应用心理学(理学)、应用气象学(理学),思想政治教育(法学)、公共事业管理(管理学)、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(艺术学)等专业;根据行业发展需求,新增了物联网工程、导航工程、航空航天工程、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、消防工程5个工科专业。

同时,根据行业需求和市场动向,对招生专业进行动态调整。

2018年起停止民航运输等5个专科专业招生;2020年,撤销能源与动力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;2021年新增网络空间安全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、翻译、大气科学、治安学5个本科专业。

通过调整和布局,解决学院专业结构不平衡问题,更加契合智慧民航建设发展需求,更加聚焦学科专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。

多学科教育蓬勃发展的密码,是学院“上下一盘棋”。

学院学科建设高位布局、统筹推进,是管理保障体制机制的优化,也是各部门的同频共振、多学科的精准发力。

五年来,学院学科群建设体系牵引学科梯次建设、分类发展,学科优势特色领域“试验田”结出硕果。

随着硕士学位点的增多,教学、科研、管理、后勤等各部门通力合作,学院研究生规模逐年增加。目前,研究生在校规模1300余人。

在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,研究生教育体系不断完善,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断深入,导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,研究生成果不断积累,研究生参与全国性竞赛并在成果上不断突破,研究生每年发表多篇SCI等高水平论文。

近年来,学院先后获得四川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颁发的“学位与研究生先进单位”荣誉称号和“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优秀成果奖”一项。

2021年,学院组织召开首届研究生教育工作大会,形成并发布《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,持续深化新时代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。

推进博士单位建设,持续为学院学科发展注入“源头活水”。

面对“双一流”建设任务与教育强国建设历史机遇,学院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为抓手,支撑民航科教高质量发展,提升人才培养层次,顶层谋划、高位推进,制定《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博士授权单位建设方案》。

2016年,学院被四川省列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。2020年,学院进入四川省博士、硕士建设单位“递进培育”计划,被列为“重点培育”类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。

在2020-2023年期间先后在国内一流高校组织举办4期专题培训班,对博士单位建设与学科建设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
五年来,学院博士单位建设取得良好开局,通过定期召开博士单位建设推进会,学院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步入逐步实施轨道,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有序开展。

博士教师比例、生师比等关键指标均有显著进步,博士单位建设是提升学院办学层次、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必经之路的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,为学院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。

具有“中飞院特色”的学科专业建设成果不断涌现,是学院师生共同努力、矢志创新结出的硕果;以一流学科专业体系支撑一流人才培养,以高质量的学科专业建设推动一流飞行大学建设,中飞院的学科专业发展蓝图也愈加清晰可见。

干事创业正当时,砥砺奋进勇担当。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将继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、面向民航科技前沿,超前布局,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自主性,持续增强全球竞争力,以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教育强国、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。


 

版权所有@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。  蜀ICP备05031896号-1 川公网安备51068102510748号